2024年7月11日,在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上,盖世汽车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杨雪婷表示,车载显示市场正朝着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显著上升。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体验要求的提升,车载显示技术不断创新,AR-HUD、电子后视镜等新的显示品类也相继出现。
当前车载显示市场以中控屏、仪表屏等为主,但HUD和电子后视镜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增量市场。杨雪婷指出,随着用户对屏幕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显示技术的高清化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智能表面、透明车窗等新技术也将进一步拓展车载显示的应用场景。
盖世汽车研究院行业分析师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车载显示产业发展现状
车载显示是智能座舱中最重要的人机交互端口。以前车内的屏幕一般只有中控屏、仪表屏、副驾屏,部分车型会搭载后排屏。近两年,随着显示需求和场景的增多,显示品类也逐渐增多,拓展到了HUD、流媒体后视镜、智慧表面等。未来还将拓展出透明A柱、透明车窗等新品类。此外,核心车载显示屏幕以及投影品类的投影画幅呈现出大尺寸的态势。座舱显示中,投影显示品类目前主要以HUD为主,近年新增的车型很多都搭载了大画幅的AR-HUD,AR-HUD具备远距离成像、大画幅的特点,可以提升驾驶人员的驾驶体验感,减少驾驶人员疲劳感,结合ADAS的辅助功能还能够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显示技术逐渐高清化也是一大特征。随着用户对车内显示屏幕分辨率的要求提升,座舱内显示屏分辨率、色彩还原度相对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技术路线上目前仍以TFT-LCD为主。Mirco LED有自发光和高发光效率的特点,在解决成本问题和技术痛点后,有望成为下一代屏幕显示技术的主流方案。
车载显示市场与应用情况
2023年至今年4月,车载显示核心品类的搭载量和渗透率呈上浮状态,当前市场份额仍以中控屏、副驾屏、仪表屏为主。截至2024年4月,中控屏的渗透率超过了94%。随着座舱功能的逐渐丰富,后排液晶屏、HUD、流媒体等较新品类的渗透率也保持着微幅增长。前排屏幕中,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较为核心,相对而言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比较稳定。
从中短期趋势看,大屏、多屏依然是智能座舱打造科技感的重要方案。前排的核心屏幕中,液晶仪表尺寸主要集中在10英寸以上,占据超50%的份额,12-16英寸的中控屏占比份额的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屏幕布局上,除传统的中控+仪表双屏布局外,贯穿式一体屏和多联屏布局方案的整体份额也有所上升。
车载显示比较侧重于技术路线、设计、交互体验三方面的提升。从技术路线来看,OLED仍存在稳定性差和寿命较短的问题。Mini LED与OLED相比有更高的对比度、高亮度和高色域,并且不会出现OLED屏幕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残影或烧屏问题,将更有希望快速并且规模化的导入车载显示市场。
此外,车载显示屏幕的设计可以更直观地体现整个智能座舱的科技感和氛围感,超大屏设计、曲面设计、异形屏设计和透明屏等都十分贴合未来智能座舱科技化的趋势。作为人和车机最重要的交互端口,车载显示的交互体验十分重要。多模态的共治方法上,以前多由语音、手势、触摸控制,现在则有了面部识别,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模态和车机屏幕进行交互。
从2023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当前W-HUD仍是主流。与此同时,AR-HUD的份额提升明显,在2024年一季度超过了20%。AR-HUD具有更大的画幅和更远的成像距离,还可以集成一些ADAS和娱乐功能之外的内容,是未来HUD发展的趋势。从市场表现看,AR-HUD的渗透率有明显提升,今年1-4月的渗透率同比增加560%,搭配车型主要集中在10-30万的价格上。
针对AR-HUD的技术路线,硅基液晶凭借其良好情况得到了验证,各大厂商已经在进行布局。AR-HUD显示效果较好的技术路线有DLP,但其具有专业壁垒的痛点。DLP投影技术路线需要用到DMD芯片,该芯片目前被德国TI所垄断,但硅基液晶所用到的芯片是可以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因此硅基液晶技术路线是未来AR-HUD可能发展的主流技术方案。
AR-HUD对视场要求极高,而光波导是一块扁平形状的结构,取代了内部的两级反射结构,可以有效减少AR-HUD的体积,而仪表盘背部的薄层空间可以很好的满足,因此其有希望作为AR-HUD下一代的技术解决。
图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电子后视镜分为流媒体后视镜和电子外后视镜。由于不受法规影响,流媒体后视镜在前几年就已经有车型搭载,将传统的物理反射镜替换成显示屏后,最大优势在于夜间行驶时可以很有效避免因后方来车而导致产生的眩目情况,且在雨夜的呈像较为清晰。电子外后视镜则是把车外的物理反射镜换成了摄像头,同样在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可以在车内呈现清晰的成像,并且集成了ADAS,可以更好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尽管流媒体后视镜的上车时间比电子外后视镜早,但其市场搭载率较低,2023年仅为1.5%,搭载品牌也比较少,同比增幅较去年有所增加主要得益于新车型的快速上量。
随着座舱娱乐需求的提升,后排娱乐屏也逐渐受到重视。为提升后排体验,近两年推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当前市面上的主流解决方案主要是吸顶屏和后排椅背悬挂平板。悬挂平板的方案例如问界和小米,具有自己的生态后,平板可以实现多屏互联,即插即连,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吸顶屏方案例如理想L9,支持手势、触控等操作方式,并且支持switch直线投屏等。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相应方案。
还有一些供应商推出了许多关于后排娱乐的创新解决方案,如LG的可卷曲后排屏幕,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以卷曲的状态隐藏在汽车车顶,释放车顶的纵向空间。还有友达光电的透明车窗技术,透明车窗将原本在后排的娱乐屏拓展至侧窗,可以更好进行互动,满足后排乘客的娱乐需求。此外还有一些创新技术可以提升整个座舱的沉浸感,比如华为推出的光场屏,所呈现的视觉尺寸有40英寸,可以缓解后排乘客因看屏幕太久而产生的视觉疲劳。
车载显示未来趋势展望
车载显示屏幕朝着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往我们常见的中控和仪表仅作为显示载体,用以基础交互和控制车辆状态。后来出现了AR-HUD和流媒体后视镜,结合软件算法,可以集成更多功能,控制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模态化。未来还会拓展出智能表面、透明车窗、透明A柱等新设计。元宇宙在未来也会赋能新一代的车载显示,例如可以外接AR/VR等设备,不仅可以作为车载娱乐设备,供驾乘人员观影或满足游戏需求,还可以作为驾驶辅助设备,使驾驶体验更加沉浸化。当前许多供应商和主机厂还在研究新一代3D全息显示技术,可以无缝结合现实环境。
图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在沉浸式升级上,3D HMI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随着用户对车机页面渲染精细度的提升,各大车企纷纷选择采用3D渲染界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例如我们常见的3D车模控制,可以做到“可见即可控”的操作,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车载导航也是利用3D建模技术,给驾驶人员呈现更好的驾驶页面。许多汽车电子企业和汽车软件企业也推出了相应的座舱3D解决方案,推出的工具链和组件等产品都可以帮助车企更好打造3D设计界面。
未来车载显示将会和座舱场景深度结合,如游戏模式,当前许多游戏都是通过车机屏幕使用,未来可能会联动方向盘、油门、刹车等,视觉模块也可能不再局限于中控大屏上,而是集中在车窗、天窗等部位,将整个智能座舱打造出赛车场氛围,提升整体体验感。
未来的许多设计有可能将整个座舱都打造成可以显示的交互端口,利用天窗开直播的理念,或天窗观影、车载VR眼镜等将整个座舱打造成环绕式、沉浸式影院。随着智能汽车向第三移动空间发展的趋势,我们相信搭配其他座舱硬件后,可以打造出更具氛围感的智能空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