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4000多公里海岸线的广东,有着一部靠海、向海的发展史。一座秦代造船遗址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被发现,证明南粤大地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有很高水平的造船技术和生产能力。如今,一艘艘重型船舶遍布广东水域。
在江门,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如钢铁巨兽般停靠在崖门水道上;
在中山船艇制造基地,静卧着可续航8小时的“新能源船艇”;
在珠江东江口水域,自主建造的目前国内航速最快、智能化最高的客滚船正在泊位内等待起锚……
“四航永兴”实景
船舶制造的传奇绵延至今,广东“蓝色重器”还在续写新的传奇。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日前举行。记者走访了解到,广东发挥船舶制造已有优势,不断推动技术革新,让广东的“海上制造”加速扬帆,驶向更远处的深蓝。
基础厚 “海上制造”激发新动能
“造船”是广东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拥有国内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客运船、集装箱船、科考船等多种大型船舶在广东诞生、从广东启航。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969亿元,同比增长9.6%;广东全省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55.3亿元,同比增长10.6%,跑赢全国均速。
而在跑得更快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用其同比增长17.70%的营业收入和同比增长79.46%的利润,讲述着海工装备制造升级的新故事。
泊位内正在检修与维护的船舶
在东莞麻涌镇的狮子洋畔,一艘艘邮轮、成品游轮停靠在码头的泊位内。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隆隆作响,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工作人员正在对两艘船舶进行特种涂装、机电工程等综合修理与维护工作。该公司副总经理敖武平介绍,公司主营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修理改装以及配套服务,其中船舶维修改装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70%左右,每年修理约300艘船舶,修船收入近五年已累计增长77.52%。
在利润高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新业务的支撑。敖武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新开拓的新能源与海陆钢结构建造业务,已累计增长575%,其中2022年收入比2021年增长101.48%。
近年船舶市场客户对海洋新能源等工程装备需求持续上升,相关企业纷纷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业务逐步向海洋新能源等海工装备制造板块倾斜。
驶向深蓝,装备当先。中山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同样动力十足。据了解,中山的海洋工程装备业和船舶制造业本身有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集区。目前,在神湾磨刀门水道沿岸已集聚江龙船艇等7家船艇制造企业,年产值近27亿元。
“蓝色制造”续写新篇,为广东“以制造业当家挺起现代化建设产业‘脊梁’”带来强劲动能,成为广东向海图强的重要引擎。
创新足 科技驱动拓宽新赛道
“大国重工”是一种历史沉淀,科技赋能是驱动产品变革的内生动力。记者采访了解到,多家企业正谋篇布局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新赛道。
在中山市神湾镇磨刀门水道岸边,工人忙着给几艘即将交付的“江龙船艇”进行钢材焊接、火工、涂装等工作。
江龙船艇是国内中小型高性能船艇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形成公务执法、旅游休闲、特种作业、新能源船艇四大主营业务。江龙船艇中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钟焕指着一条“双体船”身样的船艇介绍,该船续航8个小时、配备有像汽车一样的充电桩,是江龙船艇在新能源船艇研发建造方面的重要成果。
东莞技术研发公司展示无人船
东莞一家智能技术公司则锚定无人驾驶新赛道。在其办公室内,放置着一台看起来像游戏机一样的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水域动态,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远程操控无人船。据介绍,该设备应用于水面巡逻、救援等场景,还能比人力巡逻更加精确、安全。
目前,该公司已打造成型系列无人船平台,其中自主研发的HUSTER-68无人艇和无人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视觉自主无人机艇协同运动起降。公司负责人透露,得益于自主研发,公司成立三年以来,每年的业务都“同比翻两番。”
新能源和无人驾驶,仅仅是船舶制造领域不断涌现科技成果的生动展现。从近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科技赋能拓宽产业新赛道,是船舶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此基础上,可以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等优势产业向海洋领域延伸,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征程远 “蓝色重器”驶向世界
船舶是精尖工艺的集合体,也是文化交流的运输平台。广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依托游轮、游艇开展“海洋文旅”新业态,是向中内外游客展示弘扬海洋文化的理想场景。
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一艘巨型游轮缓缓驶进其中一个泊位,一批游客刚刚结束3小时的航行。截至2021年底,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共接待邮轮靠泊286艘次,服务邮轮游客超过100万人次。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将上海和深圳定为有序推进国际邮轮运输试点复航的试点城市。
除了邮轮项目外,招商局集团与深圳市政府联合打造“海上看湾区”项目,已先后开展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前海湾、环桂山岛等湾区海上游航线,并不断推出各类“海洋文旅+”的主题航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文旅特色品牌。
游轮甲板上的节目表演
“海上制造”不仅是大国重器的专属,满足个性化文旅需求“小船”也打造成自主品牌走向全球。根据《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广东省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为55.3亿元,同比增长10.6%。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广东船舶出口增长56.6%,成为广东出口增长的新动能之一。
江门也是广东的造船“重镇”。近年来,江门的船舶制造企业也在优化升级产品,持续塑造“江门造”品牌。
在江门一游艇制造公司的船厂区码头上,工人们正在为一艘崭新的游艇做最后的清洗,准备交付。据介绍,在国内中大型游艇市场上无论是按总尺寸计算,还是按游艇交付数量计算,海星游艇都稳居中国80英尺以上游艇市场领先位置,市场占有率在70%左右,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百舸争流千帆竞,逐风破浪勇者先。广东造船业植根历史积淀,用持续创造扬动大国之帆驭水破浪,驶向拥抱世界、链接全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